DAY 1 [建仁寺]
抵達京都的早晨,安置好行李後,往祉園、花間小路的方向走去。
#1
花間小路的盡頭是建仁寺。
在望闕樓閒晃時看到這位先生。
穿著卡其色的大衣,拄著拐杖,帶著一頂紳士帽,拿著手拿包,走在古街道,有時仰望一旁的建物,有夠漂丿。
#2 方丈
#3
二月的氣溫依舊低,即便穿著襪子走在木板路上還是冷的跳腳。
#5
建仁寺裡法堂的雙龍圖氣勢磅礡,值得一看。
離開建仁寺之後,就著地圖往清水寺的方向走去。
#6 八坂塔
#7
#8
終於抵達仁王門。
搞不懂三年坂、二年坂、清水坂、寧寧之道,這幾條路的差別。
#9 清水舞台
在親眼看到清水寺之前,一直以為他是坐落在「某個斷崖」旁,由木頭卡榫支撐起的建物。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,大概是由於中國那邊很多寺廟都建在懸崖、山牆上。
而大家拍清水寺多半只將畫面帶到寺廟的本體。
#10
底下穿的五顏六色的遊客,走在灰白的石頭路上,特別可愛。
#11
#12
在地主神社裡看到一個很特殊的祈福物。
#13
就是這個叫做「人形祓」的紙張,起初還不懂它是用來做甚麼的,感覺很毛,但其實是用來祈福的!
離開清水寺,趕緊往民宿方向回去,飄雨了。
第一次到一個城市中,一位熟識的友人都沒有,有點不安。這樣的情況一直到第三天才漸入佳境。
那時候的我已經可以拿著一日券,到處走走跳跳吃吃喝喝。偶爾在臉書上傳照片,告訴在臺灣、橫濱的朋友「我一切安好!」
DAY 2
#14
一早即路過「北野天滿宮」門口。
但身為一位吃貨,志在對面的「とようけ茶屋」午間限定丼飯,以及不遠處的「鳥岩樓」午間限定親子丼,所以自然沒有進去參訪。
另外也是看多了寺廟、神社,需要緩一緩眼睛。
在連吃兩個午餐後,肚子脹得要命,但心裡頭很是掛念鴨川三角洲。
吃飽想睡、坐錯車,繞了一會兒才終於抵達。
說起來在《左東京男子休日》中對鴨川一見鍾情,但它真是是我見過最美麗的河川!
偷放一張我美麗的鴨川。拍這張照片的時候,一直在等公車經過~(以此營造生活感?!)
#15
都到鴨川,便不能錯過「上賀茂神社」
#16
特別特別喜歡上賀茂神社!
可能是因為穿越長長的石子路後,特別寧靜。
看它安安靜靜地座落在這裡,這樣的模樣,我很喜歡。夕陽灑落,一派美好啊!
#17
雖然冬天葉子都掉光了,但不難想像它夏天的勝景。
若是再搭上「上賀茂手づくり市」一定很熱鬧,真希望有一天能參與!
原本還想著或許可以順道前往左京惠文社,但天色已晚。
唔,這趟「旅行中的旅行」已經快到了一半,而掛念的惠文社卻還沒到訪⋯⋯
行程都是每天起床後,決定前往的方向。
DAY 4
#18
在下身為一位稱職的吃貨,自然也將「吟醸らーめん 久保田」排入行程,而它果然美味!
對街的「西本願寺」有夠誇張的宏偉。
#20
往宇治的路上換乘JR,在稻荷下車,入「伏見稻荷大社」參訪。
#21
觀察了一下神明的食物,擺放的很漂亮、字也好看、看起來就很新鮮!
#23
覺得老奶奶很可愛,幸許是在地人吧。
#24
由於廣大的民眾、企業捐贈才得以形成這壯觀的景象。
走在下面胡思亂想一番,突然覺得沉重?!「啊,都是大家的祈願哪,神明真辛苦⋯⋯」
#25 宇治神社
離開宇治之後,繼續往奈良前進。但一路貪玩,一直都是心隨身動!
到達奈良時,太陽已下山。在奈良公園看到幾隻還在路上遊蕩的小鹿,真心認為路的剪影看似台灣土狗!
看到舒國治,《門外漢的京都》這段文章,不免莞爾一笑。
「我去京都為了睡覺。……每天南征北討,有時你坐上一班火車,例如自京都車站欲往宇治,明明幾站,二十多分鐘的短程,但只坐了一、兩站,人已前搖後晃,打起瞌睡來,坐著坐著,愈發睡熟了,幾乎醒不過來,實在太舒服了,突然睜開眼睛,只見已到六地藏了,急急警惕自己馬上要下車了,但仍然不怎麼醒得過來,唉,索性橫下心,就睡吧。便這麼一睡睡到底站奈良,不出月台,登上一輛回程之火車,再慢慢往回坐。」
正是如此,冬天午後亮晃晃的陽光,讓人不自覺也將腳步放慢。
一路屁顛屁顛坐到奈良,最後才悠悠的回京都。
DAY 5
#26 銀閣寺
靠山邊的關係,樹木在冬日依舊長青,還有潺潺流水。
#27
#28
沿著石子路往上走,看見了大片大片的青苔!
我好喜歡青苔!所以日後有機會的話,定要到西芳寺(苔寺)拜訪!
離開銀閣寺,行經哲學之道,往法然院前去。
#29 法然院
茅葺的屋根,在這個時節不是翠綠色的樣貌,期待有一天能親眼看見。
#30
到達銀閣寺、法然院時,正值院方即將休園之際,在兩處都看見有人在做掃除的工作。
一問之下才知道,原來一個清幽的法然院,需要兩個人花六個小時整理出來的⋯⋯
#31
別看它沒甚麼,不禁讓我驚呼,是誰這麼聰明,這麼有智慧!
在出水口(?)墊了一片葉子,如此水才能呈現流線型落下!而不是沿著石身流下。是不是很聰明。
DAY 6
#31 金閣寺
最後則是我認為最無趣的金閣寺,加上前天下雨,滿地泥濘。
但總算是將觀光客該盡的義務都走了一遭。
舒國治,《門外漢的京都》
「門外漢者,也不逢寺便進。有時山門外佇立張望,便已極好。須知京都寺院,何止千家百家?
恰好散列點綴於市內各處,成為你隨時走經、轉頭一瞥、便古意油然而生的最佳市井風景……然而那些寺廟並非不值得進。」